驾车行驶在淮安市清江浦区宁连公路上,两旁葱郁的绿化带如流动的画卷般向后舒展。沿途,原先老旧破损的高炮广告牌已被更换,美化了城市天际线;位于行政毗邻区的路边围挡被尽数拆除,清理后的空地种满了各色花卉;农田边破旧大棚、私搭违建全面清理,一望无垠的稻田令人心旷神怡……自淮安市开展“两片两带一廊”公共空间治理以来,清江浦区积极探索运用“一地三用”理念破解城市“灰空间”难题,城乡公共空间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城市颜值与品质持续提升。
清单化攻坚擦亮城市底色。作为主城区,清江浦的整治范围主要涵盖淮安南枢纽—宁连公路周边片区(自淮安南枢纽至明远路)、大运河文化带(自韩侯大道至海天路)、宁连公路廊道(自枚皋路至王兴枢纽)等区域,面临着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协同等多重挑战,整治任务十分艰巨。
“今年3月,我局重点聚焦城郊接合部、行政毗邻区、低效用地、涉农地块等城市‘灰色’空间,排查出‘脏乱差’‘散乱污低’等突出问题85处,制定形成整改问题、整改要求、整改责任‘三张清单’。”清江浦区城管局城管专班负责人张玮介绍。
“三张清单”确定后,相关镇街和部门协同联动,以“清废整地”为重点,累计清理积存垃圾2.27万立方米,清运裸土2.2万立方米,清理杂树5980棵,清理杂草2540吨,拆除临时乱搭建141处,平整土地144.78万平方米,疏浚河道1230米,维修道路约1500米。截至8月20日,已完成整改76处,剩余9处正在整改中,整改完成率达89%,为下一步用足、用活、用好公共空间,打造“金角银边”奠定了基础。
差异化雕琢扮靓城市颜值。在水渡口大道北侧与宁连路高架东侧的交汇处,一片占地约50亩的柳叶马鞭草花海勾勒出一幅美丽画卷,淡紫色的花海如波浪般随风涌动,引得过往行人纷纷驻足,用镜头定格这份初秋的限定浪漫。
“这里是水渡口大道生态园美食城地块,我们在平整土地的同时,同步修建了76条排水明沟防止积水,并科学规划植被分区,栽种了50万余株柳叶马鞭草及近千平方米草皮,打造错落有致的绿地景观。”清江浦区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负责人蒋明介绍。
自开展公共空间治理工作以来,针对已完成整治的地块,清江浦严格遵循“宜绿则绿、宜林则林”原则,因地制宜推进环境治理,累计种植树木7850余棵,修复及新增绿化面积32.1万平方米;在宁连公路沿线创新打造“山坡式花海”景观,形成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在聚盟物流园周边科学补植,实现“四季有绿”,提升区域绿化覆盖率;高架沿线两侧地块的杂物清理和景观打造工作正稳步推进……这些昔日的“灰空间”,如今一地一景,焕发出生态新颜。
一体化盘活拓展城市功能。随着无人机“呼啸”升空,位于延安西路和港口路交叉口西北侧的原清浦区人武部拆除地块在屏幕中尽收眼底。一片超过150亩的草坪郁郁葱葱,工人驾驶挖机在草坪上“雕琢”出爱心、长方形、圆圈等多样图案,为这片绿地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创意。草坪西侧出入口处,是今年5月新建的停车场,长方形的黑色沥青地坪在绿意环绕中格外醒目。
该地块占地约14万平方米,曾因杂草丛生、垃圾堆积及乱搭乱建等问题,成为影响市容市貌的治理难点。“按照前期规划,我们将在草坪上建设一座无动力主题公园,以多元化沉浸式游乐设施为载体,打造涵盖亲子互动、户外运动、生态观光的全龄休闲‘打卡’地,全面激活该地块的综合价值。”清江浦区城管局副局长唐峰表示,整治期间,清江浦区紧密结合地块周边发展和群众需求,将多个“边角”地块改造为停车场、景观廊道,城市功能及休闲空间得到进一步完善,让“方寸之地”既见“颜值”更有“价值”。
【关闭窗口】